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建設了第一套中心供氧系統,揭開了醫用氣體工程建設的序幕。伴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大量新建醫院工程上馬,從中心供氧系統到中心吸引系統,再到醫用壓縮空氣系統、醫用二氧化碳系統、醫用氧化亞氮系統等采用集中供應方式的施工工藝逐漸推廣開來。
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規范行業行為、確保產品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當時的“醫藥管理局”在1994年12月發布了YY/T 0186-0187-94《醫用中心吸引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醫用中心供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該建議性標準沿用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仍然作為取得“醫用中心供氧系統”醫療器械注冊證和“醫用中心吸引系統”醫療器械注冊的參考標準。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醫用氣體系統建設也越來越完善,先后出臺了GB 50751-2012《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和WS 435-2013《醫院醫用氣體系統運行管理》 ,WS 435-2013《醫院醫用氣體系統運行管理》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醫用氣體系統標準建設在原有氣源標準、工程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裕興管理標準,是我國的醫用氣體系統標準形成體系。雖然我國醫用氣體系統標準已經形成體系,但還是明顯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有些現行標準已經執行二十幾年沒有修標,這在歷史上也實屬罕見。
標準滯后與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以及醫院日益增長的用氣需求已經成為我國醫用氣體系統標準建設的主要矛盾。只有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才能為醫療機構建設真正安全可靠的醫用氣體,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